青年氣候倡議培訓

< Back

Past Event


2025-03-27

第五屆青年氣候倡議培訓台灣交流之旅

2025年3月27至29日,低碳想創坊的Ivy、Raven和Karly三位代表,與第五屆青年氣候倡議培訓計劃的幾位青年Cody、Katy、Jeff、Rachel和Sunniva,一同前往臺北,與當地多個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行動的單位展開深入交流。

我們首先拜訪位於臺灣的非牟利智庫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ICDI 執行長趙恭岳先生詳細介紹了氣候科學在氣候政策研究與國際合作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其為臺灣的氣候發展提供了具體案例與技術支持。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台灣分部的項目經理古偉牧先生,以自身豐富的經歷分享了倡議和舉辦活動的過程與經驗,包括如何精準設定目標,以及採用何種有效方法讓相關方關注問題並積極採取行動。

在與非牟利基金會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 TAISE 如何通過政策倡議、教育以及舉辦各類評選與論壇等多種方式,積極鼓勵政府、企業、學校、健康醫療機構、NGO 與社會大眾參與,有力推動著臺灣的永續發展進程。

臺北市田園城市政策旗下的大眾推廣支援服務單位 - 臺北市社區園圃推廣中心的負責人伂俞,向大家介紹了在該政策下,中心如何積極推廣社區園圃,巧妙地將社區、永續與生態相連結,成功吸引民眾參與到都市農耕和食農教育之中。

青年主導的社會企業玩霸教育以其創意與趣味性的桌遊方式推廣氣候和環境教育。創辦人蘇思揚先生講述了「氣候緊急狀態」氣候教育桌遊的開發契機、理念與願景,並讓大家在遊戲過程中快速了解如何利用調適措施和減緩政策降低氣候災害的影響,切身感受國家發展需要兼顧的問題。

具有社會性質的農場思凡自然農園創辦人屠崇軒先生,分享了農園結合農業生產與社會福祉的理念,旨在為大眾打造一個兼具療育、社會復健、教育和就業等社會功能的場所,實現了社會性農場(social farming)經濟自立、社會福祉和友善環境的三位一體模式。出身社工的屠老師深刻認識到氣候與環境變化對市民造成的多方面影響,而臺灣鮮少有社工關注氣候問題,於是他決定以包容性最強的農業推動綠色社會工作,透過有機農業提供碳匯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並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就業機會,提升環境保育與永續意識。

此外,我們還以單車作為代步工具夜遊臺北市中心。在單車遊覽過程中,大家仔細觀察並深入討論了臺灣與香港在單車配套和推廣補助方面的差異,同時對台北市的發展和城市規劃之間的轉變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透過這些所見所聞,團隊以國際視野將臺灣的經驗與香港本地的氣候行動進行對比,發現儘管香港與臺灣處於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社會背景,但都面臨著相似的氣候挑戰,如都市化帶來的碳排放問題、資源浪費等。臺灣的經驗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推動可持續發展和氣候教育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與公眾共同努力,透過政策引導、市場機制、教育宣傳等多種手段,凝聚各方力量,攜手應對氣候挑戰。


 
Appl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