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Ah Tan Blog


2020-12-14

【氣候創新故事】看看新加坡如何提升「糧食應變能力」(I)

Singapore’s Initiative on Food Resilience

作者︰黃頴嘉 

新加坡國家公園管理局(NParks)今年6月推出「Gardening with Edibles」倡議,派發免費種子鼓勵市民在家種植可食用植物。原計畫寄出予15萬戶,最終因反應熱烈增加至40萬戶。配合網上平台舉行園藝大師班、水耕系統搭建班,同時教育種植衛生禮儀」以確保不會引起蚊蟲、有害肥料等反效果。10月再寄出予6萬戶,其中1萬份特色種子獎勵大師班畢業生。

倡議計畫隸屬銀行和賽馬局贊助的花園城市基金,自2005年基金開展的社區農地至有1600個。同時,配合食品局牽頭的國家30x30策略,希望滿足國家2030年營養自給率30%及提升社會的糧食應變能力。

「應變能力」的概念於1980年代出現,因應社會經濟日趨複雜、氣候變化和災害難以預料的特質,科學家和社會學家提出長遠、不期望社會在經歷災害後如機器修理後回覆原狀,而是像有機體一樣可以轉化的發展思維。這個概念超越常見的「減碳」和「適應」,指出適應除了加強備災和氣候管理系統等針對性方法,更應該善用所有社群的知識降低災害對社會的影響力,甚至締造更好的生活質素。聯合國提出的個目標,也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訂立出來的。香港和新加坡一樣進口糧食超過,不過有本地機構致力提升本港的蔬菜自給率,天台農莊也開始普及化。除了都市生物多樣性、低碳,據說自種自吃的成功感還可以療養心靈!

資料來源︰
https://www.nparks.gov.sg/gardening/gardening-with-ed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