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精讀


2025-11-06

COP30系列之五:氣候融資

氣候談判離不開資金問題,而氣候融資是COP30的核心議題之一。簡單來說,氣候融資指的是發展中國家為了實現減排和適應行動,達成《巴黎協議》的目標,所需的資金以及實際能獲得的資金。誰來支付、如何支付,一直是氣候談判中的長期爭議焦點。

NCQG的出路在哪裡?

去年,COP29通過了新集體量化目標(New Collective Quantified Goal, NCQG),承諾發達國家在2035年或之前每年提供至少3,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取代了2009年制定的每年1,000億美元的目標。然而,這金額遠低於發展中國家最低需求的1.3萬億美元,因此提出「從巴庫到貝倫的1.3萬億美元路線圖」(Baku to Belém Roadmap to 1.3T),希望將氣候融資規模提升至1.3萬億美元。

這份路線圖旨在連結技術需求與政治現實,整合UNFCCC和非UNFCCC框架內的分散性融資機制,為各國提供一份清晰的氣候融資指南。目前的討論聚焦於早期實施重點,包括:在資金規模上,將UNFCCC基金的資金增加三倍;在出資責任上,明確公共與私人資金的分配目標;在資金形式上,提高優惠性貸款指標的透明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條路線圖並未被納入今年COP30的正式談判議程,未來如何推動其落實仍是一大挑戰。

氣候融資談判的多條軌道

氣候融資在COP30涉及多條談判軌道,而每一條都環環相扣,回應氣候融資談判的長期爭議:

  • 誰來出錢?
    發展中國家提出將《巴黎協議》第2.1(c)條和第9條作為談判議程,強調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財務支持責任,必須透過政府主導的監管和氣候融資架構改革,來確保資金能真正用於符合《巴黎協議》目標的氣候行動。

  • 錢用在哪裡?
    全球氣候適應融資仍存在巨大缺口,NCQG的資金規模遠不足以滿足發展中國家在2035年的適應需求。發展中國家希望透過全球氣候適應目標(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 GGA)的談判,增加對氣候適應的資金支持。此外,「損失與損害」融資機制仍未完全融入NCQG框架,進一步落實仍是挑戰。

  • 如何監管?
    常設財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Finance)正在推進NCQG問責和追蹤機制,將在2028年的迎來首份進展報告。這份報告將成為衡量氣候融資體系可信度與公信力的關鍵一步。

COP30:是突破或是空談?
氣候融資的多條談判軌道不僅要確保發達國家履行資金承諾,還需平衡多方利益,推動系統性改革。低碳想創坊即將前往巴西,與國際公民組織共同推進一個以人為本、公平公正的氣候融資方案,確保資金用於應對氣候危機,同時保障脆弱群體的福祉。請持續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一起推動氣候融資談判的進展!


 
Register Now